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交叉研究平台2025年运行支持评审会圆满召开

日期:2025-11-04 来源: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为推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交叉研究平台高效运行,进一步促进仪器开放共享,加快科研产出及成果转化,10月29日至31日,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组织专家对材料基因组、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等9个交叉研究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评审。
  本次评审邀请科研、运行管理、成果转化产业化、财务审计等领域专家共同组成评审组,围绕平台运行管理、开放共享、支撑创新、服务规模、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资源利用、人才汇聚、市场化运营能力等方面对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评审分为会议评审和现场核查,在会议评审环节,专家组集中听取各平台运行总体情况报告,进行提问和交流,给予平台意见建议。在现场核查环节,专家组实地考察各平台核心科研设备运行、成果产出与转化等情况。9个平台运行成效显著,顺利通过评审。

20251105_101345_000

  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在AI+新材料、高温超导研究、跨温域深低温制冷等方面持续产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包括:理想固溶粗晶范式推动BiSb合金实现跨温域深低温制冷、揭示高温超导超流密度与线性电阻的关联规律等。在高通量材料制备、碳化硅晶体生长、尖端仪器研制等领域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包括:成功生长出n型导电12寸碳化硅晶体、自主研制了闭循环干式制冷亚2K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等。平台加大开放共享,为北京量子信息院、北京睿晖、中科艾科米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提供服务。平台牵头联合北京天科合达、北京晶格领域共建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推动了北京市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

20251105_101345_001

物理所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评审会

  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支撑50余项国家和地方课题研究,在《Nature》《Nature Energy》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6篇,产出专利60项。平台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固-固界面接触研究取得新进展,联合TFA与DAI两项技术,首次实现零外压全固态金属锂软包电池稳定循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推动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迈向实用化。平台支撑李泓研究员牵头完成的“高安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平台还积极对接产业,联合清华大学、北汽新能源共建复合固态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51105_101345_002

物理所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现场核查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研究平台在低维水/冰、核量子效应、轻元素二维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做出多项原创性、突破性成果。依托平台承担了关联电子贝里曲率场调控与器件探索、扫描量子相干显微镜等国家重大项目29项,发表SCI论文共70余篇,其中,北京大学教授江颖、徐莉梅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联合研究团队首次获得了六角冰(自然界最常见的冰)表面的原子级分辨图像,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依托平台获得授权专利21项,其中,一种基于qPlus的光耦合扫描探针显微镜等3项已实现转化。平台累计服务国内科研机构企业27家,涵盖人大、北师大、物理所、中科合成油公司等。

20251105_101345_003

北京大学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研究平台评审会
  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对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运行过程中产出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与关键技术突破,其中,CSNS-Ⅱ 648MHz 6-cell椭球超导腔研制成功,样腔最大加速梯度和品质因数两项关键技术指标均超过国际同类型超导腔。依托平台开展科研课题/合作项目27项,包括合肥先进光源-高次谐波腔系统、散裂中子源超导腔系统、国产多像素SDD探测器研制、科学装置平台衍射及荧光探测模块等。“大型粒子加速器多频段高性能超导腔系统自主创新研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研发及工程应用团队获得“北京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20251105_101345_004

高能所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现场核查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服务楼平台进一步提高对HEPS项目建设的保障能力,陆续服务保障了HEPS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工程科技委会议和第六届亚洲加速器超导低温学校课程等重要会议活动,接待泰国、巴西、俄罗斯、越南、西班牙等多国领导或光源负责人来访,执行国际合作试点项目,搭建国际合作办公室,保障人才引进与交流。支撑HEPS以“高能之光 照亮世界”为主题,开展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面向公众开放,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小实验、游园打卡等形式,向公众展示中国科技力量。

20251105_101345_005

高能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楼平台现场核查

  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陆续吸引包括Mourou教授、Toshiki Tajima教授等多位海外科学家来华合作交流,并在中心建设Mourou-Taiima研究所(简称“MT研究所”),中心与MT研究所发起国际激光产业生态共建倡议,牵头成立了国际先进激光联盟,为全球激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协同奠定重要基础。依托中心,激光加速器完成了各项设备的整体联通,首次实现了激光从加速到传输的全部功能,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台激光质子癌症治疗装置基本建成,相关成果获得世界加速器大会Kim加速器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核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教育部工程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等。

20251105_101345_006

北京大学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评审会

  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完成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系列卫星、天问2号、嫦娥7号、盐度星、风云、海洋等国家重大科学卫星型号任务以及数十个商业航天型号的元器件检验检测、地面标定试验等保障支撑任务。基于空间辐射效应分析试验子平台,承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辐射平台微束终端和RH项目试验评估系统的建设任务,建成了国际领先的质子微束平台,增强了国内50MeV能段质子辐照试验测试能力。依托平台助力国家卫星有效载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已陆续完成“微波辐射定标源测试方法”等多项团标立项、技术审查、出版工作。

20251105_101345_007

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现场核查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为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任务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先后组织召开国际子午圈空间科学圆桌会议、中巴空间环境天地一体化合作研讨会,开展全球监测网络规划,组建国际化的协同监测能力。依托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际空间环境服务组织中国区域警报中心,长期开展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方面的科普活动和现地教学活动,考核期内组织相关活动17场约500人次。

20251105_101345_008

空间科学中心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平台现场核查

  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直接支撑科技部、基金委等重大科技项目37项,平台团队在国际和国内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篇,支撑力箭一号遥七、遥十、遥八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研发的宽域飞行器获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支撑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噪声分离识别方法及控制策略(2023-2028年)研究,实现长臂长双平台干涉仪测试关键技术突破。平台加大对外开放共享,服务中科宇航力箭二号二级发动机模态试验、三四级舱段的模态和分离试验,支撑我国新型高速列车的优化设计、试验验证及产品研发,开展皮米级高精度测试和标定,支撑了清华、哈工大、成都光电所等科研院所重点研发项目。

20251105_101345_009

力学所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现场核查

  下一步,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将进一步总结平台运行成果和创新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怀柔科学城创新成效,推广运行经验。同时,依据评审结果加快形成运行经费支持方案,按程序做好资金拨付工作,促进平台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更多成果在区域转化与产业化,支撑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