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怀柔科学城设施平台使用攻略 | 子午工程

日期:2025-09-05 来源: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今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自此,与子午工程一期全面协同,共同组成了世界最大的监测空间环境的地基网络,标志着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领先地位。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于2019年启动建设,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等15家单位共同攻坚建成。作为我国空间环境监测领域的标志性项目,子午工程具备覆盖范围最广、监测要素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等突出优势,将持续为全球空间天气研究贡献中国方案。

20250905_170810_032

子午工程&国际子午圈总部

“一链、三网、四聚焦”
全景监测日地空间
  在日地空间中,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短时间尺度的剧烈环境变化,被称为空间天气。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会对卫星、通信、导航及电力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为提升对空间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子午工程二期新增16个监测台站,与一期共同形成了沿东经100°、120°,北纬40°、30°,呈“井”字形布局的空间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共拥有31个台站、96个站点、282台(套)监测设备。此外,还创新性地采用了“一链、三网、四聚焦”的设计架构——
  “一链”即太阳-行星际监测链,通过光学成像、射电等多手段、多频段递次接力,实现太阳-行星际的全链路探测。
  “三网”即电离层监测网、中高层大气监测网、地磁监测网,可以实现对地磁、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全景探测。
  “四聚焦”指重点区域布局先进设备,聚焦极区高纬、北方中纬、海南低纬、青藏高原上空空间环境显微探测。

20250905_170810_033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四川稻城亚丁站)

20250905_170810_034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定标塔

20250905_170810_035

行星际闪烁监测仪(内蒙古明安图站)

20250905_170810_036

中纬高频雷达(新疆和静站)

20250905_170810_037

三站式非相干散射雷达(海南三亚站)

20250905_170810_038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望远镜(海南儋州站)

“最广、最全、最强”
原始创新成果丰硕
  子午工程组建了一支多学科、多领域、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涵盖战略规划科学家、数据融合专家、空间环境探测与建模专家、专业技术人才、预报服务人才及运行管理人才等,总规模超700人。
  在建设成果方面,自主研制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标志性大型监测设备,建成了国际上覆盖范围最广、观测要素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极大提升了我国空间环境监测能力,此外还建成了高速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高效的运行与研究应用支撑平台,使分布式设施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极大地提升了综合信息管理与运控能力。
  在科学成果方面,依托子午工程设施运行,我国在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原创科学成果。截至2024年底,已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GRL、JGR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86篇,其中SCI收录461篇。近两年还涌现出多项亮点成果,包括:
  首次观测到大气罗斯比波的二次谐波产生,为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物理解释;
  获取我国上空电离层扰动及不规则体典型特征,厘清其与太阳活动的联系,有效提升了电离层TEC模型精度;
  刻画电离层不规则体的精细结构特征和广域传播规律,进一步夯实南海地区电离层建模和短波通讯保障服务;
  首次观测到地球大气中高达6阶的太阳潮汐谐波,提出火山爆发过程中海-气相互作用引发中高层大气广域、长距传播波动的新机制;
  自主构建cDst指数,满足空间天气预警和保障服务的指数需求,实现了国际Dst指数的核心替代,有效提升了地磁暴预报的准确性。
践行“子午精神”
全面开放共享
  子午工程通过开放共享数据,支持国际科研团队开展空间天气研究,推动全球科学合作。用户可通过网站进行注册并下载使用。
  网址:www.meridianproject.ac.cn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1611997
  联系邮箱:liujia@nssc.ac.cn
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