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北京日报头版报道!打造科学家钟爱的“一生之城”

日期:2024-12-30 来源:北京日报

  怀柔科学城“聚人气、聚科研气”的态势已经形成。开放、包容、国际化,怀柔正在全力打造成科学家钟爱的”一生之城”。今天《北京日报》头版刊登《怀柔打造科学家钟爱的“一生之城”》,深入报道怀柔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不懈努力。

20241231_103717_000

20241231_103717_001

  迈进国际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塞尔吉奥·切科蒂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办公室时,记者很是惊讶。偌大的空间陈设极其简约,把两块大号黑板衬托成了“主角”——各种复杂的运算和闪现的灵感都记录其上。
  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切科蒂喜出望外。
  如今,怀柔科学城已集聚起2.5万名科研人员,中外籍科学家聚在黑板前写写画画、讨论问题,科研的火花迸发,是科学城常见一景。怀柔正在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不懈努力。秀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等“怀柔生活”,也凝聚成了引育人才的“强磁场”。

北京日报头版报道!打造科学家钟爱的“一生之城”

科学家融入“宜居之城”

  看到记者“惊呆”的表情,切科蒂笑了起来,用浓浓的意大利味儿英语说:“办公室有了黑板就有了乐趣。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时,学院到处都是黑板,甚至天花板都能写字,随时可以记录灵感。在怀柔,我又找到了那种感觉。”
  黑板处原是一面白墙。切科蒂刚来时尝试着问,“能否改成一块儿黑板?”想不到没多久,学院工作人员便将一块长约三米、宽约一米二的墨绿色黑板安装到位。坐在办公桌前,抬眼就是自己的演算过程,切科蒂非常满意。

20241231_103717_002

  下了班,切科蒂和同事们乘坐班车回到10公里外的雁栖国际社区。这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社区,咖啡厅、便利店、医务室、健身房、游泳馆等一应俱全。已入住的828位科研人员中,有86位外籍科学家。
  近几年,商品房、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多类型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形成,目前可提供房源约5000套。怀柔正在打造科学家的“一生之城”,“宜居”“舒适”已成为科学家们口中的热词。
  切科蒂来怀任教是两年前,年过六旬的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生活。“上下班有班车、公寓宽敞舒适、配备双语管家、社区配套齐全……生活上的事根本不用操心,我可以心无旁骛做科研。”
  为了追随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党支部书记苏少奎,则是举家搬到了怀柔。
  “最初妻子念叨,朋友大都在海淀,退休后孤零零地来了怀柔,心里没着落。”苏少奎将家人同事的心声反馈到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很快,音乐会、联谊会、研学游、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办了起来,大伙儿踊跃参与,生活逐渐丰富起来。
  “有朋友、有生活、有乐趣,科学家们自然安居乐业。”苏少奎感慨。
创新举措为科研赋能
  全力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怀柔正在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且富有活力的人才环境,为科研赋能。
  前不久,第四届雁栖人才论坛在金隅兴发科技园召开,众多顶尖科学家、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相聚在长城脚下,论坛成果丰厚,被与会者称为“盛会”。 

北京日报头版报道!打造科学家钟爱的“一生之城”1

  怀柔区人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修潇亲历了雁栖人才论坛的“成长”。四年前,他们为“给来怀科学家赋能”探索了关键一步——将小而散的人才活动“拧成一股绳”,探索创办首届雁栖人才论坛。那一届,40多家投资机构现场洽谈对接,为在怀科创企业融资打开了新天地。
  “一晃四年过去,今年不仅有科学家、企业家、专家学者研讨献策,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儿童医院等众多单位也齐聚一堂。”修潇表示,曾经“小而精”的论坛,如今成为引贤聚智的大会、招商洽谈的平台、启迪思想的盛宴和人才欢聚的节日。通过举办论坛,链接了全球创新资源,搭建起了成熟的科技学术交流平台,带动形成了国际人才集聚效应,怀柔实现了“以会聚才”的目标。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有千余名中外科学家交流学术成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面向全球发布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各类小型科技沙龙也如雨后春笋般萌生……
  科研人才因“尊重”“活力”“创新”来怀而栖,怀柔还为他们奉上了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今年,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建立“科技管家”服务体系,处级干部带头,组建了19支科技管家服务团队。
  “每位管家都有对口的科学设施平台,落实‘定期联络、需求对接、问题解决、效果回访、记录档案’的闭环服务模式。目前已协助解决项目验收等问题342项。”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组织人事处处长王再然表示,现在管家不仅成了对口科研院所的内行,还形成多本台账,科研成果产出、论文发表、即将达成的合作等情况实时跟进。“我们想科学家所想,全力抓溢出,抓转化!”
创新主体聚拢四海人才
  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基本形成,“十三五”时期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123万机时,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等“十四五”时期项目也已实现开工。
  作为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丛君状2021年便将公司整体迁到怀柔。“很多大科学装置、科创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怀柔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场地、政府引导基金及人才引进等全方位扶持,公司很快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同样位于怀柔科学城的怀柔仪器公司帮助我们和工业界、半导体和生物医疗领域对接需求,这是我们从一家‘小而美’的科研仪器公司转型成在工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技术公司的重要一环。”丛君状感慨。
  科研院所、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正不断向怀柔集聚,科研人才也随之向怀柔聚拢。
  采访中,丛君状还分享了一份新收获——刚刚和几名学术领域拔尖的应届毕业博士生签订了三方协议。
  “我们和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年轻团队做邻居,团队建设也更容易。大科学装置不断聚集、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对科研人员来说极具吸引力,对我们来说也有了更多选拔人才的机会。”最初,丛君状的团队仅有10人左右,如今已近90人。这家初创企业目前已经与上百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达成了合作,不仅能为国内相关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怀柔科学城“聚人气、聚科研气”的态势已经形成。“开放、包容、国际化,我们有信心将怀柔打造成科学家们钟爱的‘一生之城’。”怀柔区委书记郭延红说。

20241231_103717_003

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