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顺利召开
4月28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以下简称“论坛”)在怀柔科学城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以“国际合作与开放共享”为主题,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共同承办。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院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任中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各科技设施科学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用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约300人参加论坛。
于英杰致辞
丁赤飙致辞
任中保致辞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发布十大科技设施平台开放运行情况,怀柔科技设施平台向世界正式发出“邀请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已全面开放,运行情况良好,诚邀用户预约使用。
林剑华发布科技设施平台开放运行情况
本次论坛发布子午工程二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科技设施平台代表性重大成果,设施集群协同创新效应显现。子午工程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成功出束、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类脑认知智能引擎BrainCog“智脉”等代表性重大成果亮相。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主持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院士、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研究所所长安德烈亚斯·瓦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级顾问神山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东分别介绍科技设施平台的建设运行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门科学政策与基础科学司司长胡少锋就通过共享科学基础设施、实验室和设备推动基础科学研究进步展开交流,与会专家共同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运行的新模式新路径。
此外,本次论坛特邀请10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会,近距离参观和了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分别就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科研进展、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开放共享、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等重要议题组织3场专题研讨,让创新主体“零距离”接触设施平台的同时,共同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未来,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产出重大突破性成果,支撑大科学计划,促进全球创新主体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快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据悉,自2017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得国家部委批复以来,经过近七年的努力,在央地协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动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怀柔科学城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最完善、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除了已布局的37个科技设施平台外,还集聚了1个国家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21家院属单位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人员达到2.3万人。怀柔科学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一芯聚核,怀密联动,一带润城,林田交融”的空间结构,“科学+城”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培养与基础研究相适应、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打造“1123”主导产业结构新格局。适应科学创新需要,以“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建设开放式街区,目前城市客厅、雁栖国际人才社区等重要功能设施已全部亮相,雁栖小镇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商业等多元供给,全力打造科学家“一生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