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
  2. [主题分类]
  3. [发文单位]
  4. [发布日期]
  5. [联合发文单位]
  6. [实施日期]
  7. [发文字号] 〔〕
  8. [废止日期]
  9. [成文日期]
  10. [有效性]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启动运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在怀柔科学城举行

日期: 2024-05-23 来源: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

  5月22日上午,由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办,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承办的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启动运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在怀柔科学城举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龚维幂,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副区长兰雄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处长赵英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重大处处长张东玲、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刘雨龙出席活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单位专家,怀柔区、怀柔科学城有关部门、处室负责同志,北京大学有关职能部门、院系和落地怀柔科学城的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等项目负责同志参加活动。会议由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任贺飞主持。


赵英俊致辞


  赵英俊介绍,北京大学布局“一设施三平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激光加速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和怀密医学中心,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她表示,作为双主体交叉研究平台,轻元素平台的建设倾注了北京大学与北京市政府的大量努力,是校市合作的典范。未来,市发展改革委将和怀柔区一起,不断加强各类要素保障,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期望北京大学进一步加快已落地项目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校市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瞄准“十五五”谋划更多设施平台项目。



龚维幂致辞


  龚维幂介绍,在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建设前期,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先后设立“物质科学大装置集群交叉实验技术研究”等专项,围绕物质技术科研突破等目标,支持北京大学引进相关领域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展物质科学领域相关技术突破。他代表市科委感谢轻元素平台团队对北京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支持,并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推进怀柔科学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聚焦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研究平台等设施平台的科技创新,激发设施平台集群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前沿科技上的协同效应,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产业转化的技术创新路径。



兰雄景致辞


  兰雄景表示,轻元素平台填补了国内轻元素量子材料综合研究平台的空白,将为我国在轻元素新材料的探索、新量子效应的发现等领域实现突破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怀柔区建设了优质产业空间,围绕产业、人才、住房等出台了一批支持政策,建设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设立了一批投资基金。未来,怀柔区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统筹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服务好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宁琦致辞


  宁琦对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表示,建设轻元素平台,是北京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重要举措。宁琦指出,平台的建设是对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诠释:市发改委、市科委、怀柔区政府、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怀柔科学城公司、中科艾科米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各位本领域专家学者都为轻元素平台团队形成以重大基础研究引领关键技术突破的建设特色提供了帮助。同时,宁琦对平台未来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全面进入状态;二是打造人才队伍,攻关科研难题;三是完善创新链条,推动成果转化。



揭牌仪式


  龚维幂、宁琦、兰雄景、赵英俊、刘雨龙、江颖为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



江颖发言


  平台负责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江颖介绍了平台基本情况、研究团队构成、历史沿革以及平台近期工作进展。江颖介绍,团队自行研制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技术,通过探测极其微弱的高阶静电力,首次实现了氢原子的成像和定位。利用这套技术,团队解决了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目前,商业化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已正式推向市场,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有望彻底改变我国高端扫描探针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同时,江颖还介绍了团队5月22日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有关六角冰表面原子结构和预融化机制的研究。此项研究推翻了人们对冰表面的原有认知。实验发现,即使在未融化前,冰的表面结构也远比之前想象的要复杂。通过精确控制冰的生长条件,此项研究成功制备出一种高度有序的超结构表面。同时,研究还进一步探索冰的预融化过程,首次在原子尺度上观察到冰表面从有序到无序的预融化过程。这项研究对深入理解冰在地球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行为具有关键意义,也为冰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原子尺度视角,将对材料学、摩擦学、生物学、大气科学、星际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与会人员参观平台展厅和实验室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展厅和实验室。


  延伸阅读: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是北京市交叉研究平台项目,2020年8月获得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建设单位为北京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平台旨在探索基于全量子化效应的轻元素量子材料,实现对全量子化效应的探测和调控,并将其应用到相关器件研发。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
  平台理事长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恩哥院士、负责人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颖教授,项目总投资2.99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量子材料设计与预测研究部、量子材料精确制备研究部、量子物性精准探测与调控研究部、量子器件加工与测试研究部四个研究部门。平台于2020年9月正式开工,2023年5月工程竣工,目前已完成空间改造和设备安装调试,具备揭牌以及转入科研状态的条件。
  项目团队坚持边建设、边运行、边研究,近期产出若干重大科研成果。平台自主研制了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国产化样机,并与国内仪器公司合作完成了转化,核心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改变了我国高端扫描探针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平台利用该国产化设备取得重大发现,首次获得了冰表面的原子级分辨图像,揭示了冰表面预融化过程的微观机制,结束了有关冰表面预融化问题长达170多年的争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