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
  2. [主题分类]
  3. [发文单位]
  4. [发布日期]
  5. [联合发文单位]
  6. [实施日期]
  7. [发文字号] 〔〕
  8. [废止日期]
  9. [成文日期]
  10. [有效性]

行进中的美丽中国-全球之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日期: 2024-04-22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球是全人类的唯一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的共同责任。
  2023年,在经历过北半球史上最热的夏季后,气候变化再次成为全球话题。
  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有一颗名为“寰”的数字“地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郑飞
  真实的地球是不能做实验的。“寰”就是一个数字模拟地球,把从古到今到未来,这些大气、海洋的变化,模拟出来,相当于把地球装进了实验室。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建造。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寰”是我国建成的大科学装置中,唯一一个专门用于气候研究的。




  数十万颗国产芯片是“寰”的超级大脑;中国科研人员自主编写的270万行代码,构成了“寰”的分析系统;相当于20个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气候信息,构成了“寰”的数据库。




  科研工作者们希望通过这个大科学装置,借助超级算力,推演地球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 宣子盈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家都说荔枝是从岭南来的,当时唐代诗人张籍作了《成都曲》,这首诗词中明确提到了“荔枝熟”。




  提到杨贵妃和荔枝的故事,许多人会联想到盛产荔枝的岭南,而唐代诗词中又有成都种植荔枝的记载那么,究竟当时送到长安的荔枝是来自岭南,还是成都?
  荔枝生长环境要求冬季气温不能低于2摄氏度,“寰”从气候角度,分析了在成都种植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 宣子盈
  实际上隋唐是个小暖期,平均温度要高出0.3-0.4(摄氏)度。图中的这条绿线,代表的是一个荔枝可种植线。在绿线以南,在冬季就已经能满足荔枝种植的条件。当然为了就近原则,至少一部分荔枝是从成都向长安输送的。




  “寰”从气候科学角度,印证了张籍诗中成都种植荔枝的真实性。
  从气候角度,分析、印证历史事件,只是“寰”给人文学科的支持,有些大材小用。“寰”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对地球未来预测与推演的能力,这将对人们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寰”对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是朱江、郑飞研究员团队近期最关心的课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朱江
  目前国际上现在总的趋势是大约提前半年,可以预测厄尔尼诺比较准。但是提前一年呢,那挑战性就比较强。




  地球系统数厄尔尼诺是一种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的自然现象。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郑飞
  这个是我们提前一年的一个预测结果。在今年(2023)的12月份到明年的1月份之间,它会达到最终的一个峰值。我们判断是在1.7度。结束呢,就是明年(2024)年的四五月份之间。



  1.7摄氏度,是“寰”对厄尔尼诺监测关键区域海温指数的推断。这项指数,显示了厄尔尼诺发生与否以及程度强弱。“寰”预测,这是一次中高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发生时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上升,会作用于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动植物、微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因此,渔业和海洋生物资源将首先受到影响。



  海洋的温度真的变化了吗,它的变化是否能与“寰”所做出的模拟推测保持一致,互相印证。为了证实这一点,团队还会将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



  半年之前,“寰”预测,厄尔尼诺在冬季时达到峰值,周边海域表面温度将有明显升温。




  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来自黄海的水样,向人们展示了一段因果关系:海水温度的细微变化,就可能影响渔业养殖捕捞,最终反映在人们的餐桌上。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郑飞
  在海水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海洋的浮游生物、植物的量是有偏少。能获取到的食物少了,可能对渔业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影响。
  海洋表面温度变暖,生物资源的变化是最直接的反映。更严重的是,厄尔尼诺能够引发全球性气候异常,导致洪涝、台风、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发生,波及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运行。因此,尽量提前、精确地预测它的发生周期和强度,将有利于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类似对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寰”还应用到了更多领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 柯宗建

  比如说在2023年汛期,还有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寰”提供的这个气候预测的这个结果,在我们气候预测业务中进行了应用。农业生产,需要知道今年整体的旱涝形势;能源行业,电力水利等等,像应急管理部等等,都需要去做气候趋势研判的信息,来做提前的工作部署和规划。




  2023年底,“寰”面向全球开源发布,意味着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可以向“寰”提出自己关于地球气候的问题,并得到“寰”的回答。



  想要达成《巴黎协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1.5摄氏度而努力的目标,全球各国需要在协力合作的机制下推进。气候变化领域,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正在用知识和技术,为创造一个更清洁、更进步、更美丽的未来中国,不断努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网站 是否继续?